我用即刻App订阅了不少消息提醒,每当有一些推送弹出时我总会感到兴奋和一阵空虚。譬如「地外文明发现提醒」、「NASA又搞大新闻了」、「SpaceX有新火箭发射了」、「地球人殖民火星进展提醒」、「第一个太空国家Asgardia建国进展」。给所谓的兴奋+空虚感举个例子,2月23号NASA发现了七个地球大小、三个在宜居带、都可能有液态水。兴奋感当然是对于浩渺太空和人类移民的好奇和幻想,空虚感则是人类实在是渺小啊的反向低落感。这个星球上有一些人日以继夜地研究和探索,那些你一生都无法触及的太空。而另一个方向来看,去想想这你充满好奇但无法触及的宇宙,总能让现今的一些烦恼事释怀许多。
就在刚才「Breaking News」这个项目推送了巴黎机场枪击的消息,记得前两天才推送了法国南部高中的枪击案。片刻之间我们就可以即刻了解到世界另一端发生了什么事情,世界那么大,我们接收讯息的途径变得又快又多。昨晚看了斯内普教授的遗作《天空之眼》,你可以从全球各个角落直接监控地球另一端某个市场周边的情况,并且有权在分秒内决定那些与你毫不相干的人的生死。其中的剧情有多重关于「正确」的讨论,政治的正确、军事的正确、道德的正确、人性的正确,在看完近两个小时的辩论后我的感受是——人类强大的科技使地球变小,可是让地球变小的科技却在本质上无法让人变的强大。
我还在即刻上订阅了「谢腾飞表情包推荐」、「水星逆行提醒」、「谷阿莫说故事有新作品」、村上春树拿诺贝尔文学奖提醒」、「杜蕾斯又调皮了」、「Facebook入华提醒」,等等。
不知道为什么又要办一次婚礼,这次是在户外,但不是在曾经想象过的绿色草坪上,没有花。所有人已经列席在位,场景看上去非常有序,却没有音乐和谈论的话语声,因此却显得有些肃杀。我像是在候场,和茶站在一起,朋友们站在身边。远处的独幢建筑我已经想不起它的轮廓,似乎有一个圆形的窗户,切割成四个扇形,但可以确认那不是教堂。对了紧邻着马路边,好像还有牛羊自顾自地晃悠着尾巴。我很心急,场面有些尴尬,却不知为何迟迟不开场。来了几个人,像是我们的朋友,但我看不清他们的面貌,把茶带走了,好像是要去换衣服,离开得很自然。
一辆银灰色的车从远处驶来,没有声音,我看着它由远驶近。大概还有个不到百米的距离,车窗摇了下来。一个戴着墨镜的长发女人,削瘦,面容冷峻,我已经可以看得见她。车子减速,但没有停下,我转过身想认认是谁。她掏出了枪,朝着我连开五枪。我来不及低头看,胸口并不是剧痛,抽搐着倒下。没有人过来,似乎听不见枪声,看不见这里发生的情况。车子开走了,甚至是没有加速地开走了。
「我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啊。」依稀记得我说话了,还未找茶确认过是否真的说出了声。紧接着感觉到了草地,植物,天空晴朗得很好。我还能掏出手机,打了好几个电话,没有人接。
醒来了。
胸口沉闷,也没有喘着大气。
茶已经起来了,在卫生间洗漱。
一种重返人间的安全感。
今天是恰恰的生日,恰恰是陪着我和大茶三年了的小猫。原本计划今天的白片要为她写一些话,结果因为很忙没写。恰恰小时候很俊俏可爱萌,像个勇敢的少年,目光清澈。恰恰长大以后优雅虚胖(炸毛多),像个傲娇的姑娘,爱理不理。
一只小生命陪伴久了,感情很深,尽管我不太会对她表达。
她每天都睡在茶的枕边,我们下班回来会到门口迎接。
到点了就过来喊大茶睡觉,也喜欢玩在屋子里追赶的游戏。
会自己开门躲进衣柜里再把门关上,也会团在沙发上陪你看电视。
想到她的一生可能并不会太长,就想她能好好的,继续拥有一段美妙的猫生。
今天是恰恰的生日,恰恰是陪着我和大茶三年了的小猫。原本计划今天的白片要为她写一些话,结果因为很忙没写。恰恰小时候很俊俏可爱萌,像个勇敢的少年,目光清澈。恰恰长大以后优雅虚胖(炸毛多),像个傲娇的姑娘,爱理不理。
一只小生命陪伴久了,感情很深,尽管我不太会对她表达。
她每天都睡在茶的枕边,我们下班回来会到门口迎接。
到点了就过来喊大茶睡觉,也喜欢玩在屋子里追赶的游戏。
会自己开门躲进衣柜里再把门关上,也会团在沙发上陪你看电视。
想到她的一生可能并不会太长,就想她能好好的,继续拥有一段美妙的猫生。
果不其然,没坚持几天就空档了一天。
不做电台很久了,但是近期又开始比较频繁和大量地听podcast。其实一开始延续「电台」这个说法,无非是和所谓的「电台情结」作为延续和挂钩。那些要回溯到念小学时,特殊的家庭阶段和与同龄孩子不太相符的生活状态有关。确实在那一段想起来是灰暗色的回忆里,「电台」是重要的慰藉和陪伴,闪着光。再后来关于电台的路径,就不再赘述了。
其实从一开始做的就算是podcast,「电台」所对应的「Radio」与我做过的事情仍然不够准确吻合。而重新审视我做的Good-9 Radio,她又确实是包裹着我对「Radio」的一部分珍惜意义而进行的。
现在我听《大内密谈》,也听《日谈公园》,听两位驻美女记者的《声东击西》,听IPN播客网络旗下诸多节目,听《AnywayFM/设计杂谈》,听《自谈字畅》,听《Checked》,也听讲游戏的机核《GADIO》,没空看《锵锵三人行》就用听的,还有许多。每天通勤路上挤在公车里听,开车时候听,工作时候偶尔听(还是会影响专注力),特别的是在洗澡的时候听。若是要做比对,不同于以往的是,通过这些声音获取资讯和见解,而不是情感的慰藉了。
这和生活工作的快节奏有关,也和成长之后的心智有关。这也影响着我为何不继续Good-9 Radio,同时也会指导着我一旦又要做podcast会是怎样的方向和形式。从电台、Radio、Podcast这些关键词的更迭路径来观察自己,也可以稍微见到,原本是柔软的整体,从外表到内核。而如今能是健全而丰富的外在,始终包裹着柔软温热的内里,就很好。
这篇仍然应算是昨夜的。回想并尝试记录一下喝醉之后的晕眩感——也是昨晚没有更新的原因。
一切都是从坐上了副驾开始的。在那之前,和旧同事挥手告别,和代驾师傅打招呼,点上最后一根烟,用滴滴叫来代驾,最后一杯酒下肚时候,都没有异样。启动出发后,没开多远,估摸着也就一公里,开始晕眩,反胃,一股恶气自下而上。
「师傅你前面靠边一下,我可能得吐一下。」
再走了两公里,同样的晕眩感再次袭来,还有对向来车的灯光,迎面吞没我的视线。我抓紧车门把手,没有办法忍住。尝试到这里仍然好像挺难用文字描述那种反胃感,翻江倒海涌出来大概也就是这样。
「师傅你前面再靠边一下,我可能得再吐一下。」
进了隧道,开始冒冷汗,想必脸色早已经青了。我稍微倾斜了身子,隧道里的灯光让我想到了走马灯,当然立刻丢到一旁毕竟那么不吉利。出了隧道,我摇下一点窗,冷汗遇着风,赶紧缩回来。我打电话给茶让她五分钟下地库等我,心里念着快到了快到了。
踏进家门那一刻真是太幸福了。当然我知道这是多么令人生厌的样子。
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距离昼夜的分界线还有一个钟头零几分钟,你只需要敲几下键盘点几下鼠标就可以准确地抓取一个原本模糊的概念,当然也不会去考究这个时分秒如何推算得到。
一天之中你有多少时间可以和自己对话?日程表上的安排,待办事项里的条目在厘清自己的同时也在疏远自己。这样的感觉大多发生在穿越漫长隧道的时候,可能播放列表里的一个曲目让自己突然想起多年前的自己,眼眶稍微湿润——而毕竟,这是令人放心的。
这些神经质的瞬间是有价值的。如同我昨晚突然神经质地改编了一首歌,哼哼唧唧地唱着,轻松愉快。犯傻和突然的自我一样,像是缓慢在流失的本能。偶尔涌上来的那一刻,就是令人放心的——毕竟念旧总带着可惜的安全感。
「你的大便,嘿,好像一把火,燃烧了整个马桶!」